2022年高考大纲内容与变化
高考生们最关注的的就是今年的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何时公布。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疫情背景下的高考之“变”
变化一:考纲取消,命题无范围、更灵活
2019年末,教育部考试中心宣布。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有人担忧,“取消划重点,整本书都成重点”。
一、未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2020高考大纲和说明
(除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外的其他所有省份,也包括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8省市的2020届考生)
1.高考大纲(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上述考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其中,“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2.考试大纲的说明(沿用2019版)
仍使用《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两本考试说明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全国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3.试题分析(2020年有重大修订)
在考纲和说明不变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明确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提醒2020届考生关注新题型、新动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对2019年各科高考试题,分考查目标、解题思路、试题评析、失误防范等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高考对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2020版高考试题分析既可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二、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考试说明
(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英语考试说明供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目前实施高考改革外语一年两次考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也可供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其他科未出考试说明。
上述官方声明意味着2019考试大纲将延续使用,也给2020年的考生提前划定了范围、提供了参考。当然,考纲只是基本的指引,2019高考已经有不按套路出牌的趋势,出现很多新题型、新变化。这些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因为2020高考肯定将继续体现!
比如,考查特殊地理条件与冰雪体育项目相结合,求解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运动周期,进行移动支付的样本测量……这些2019年的高考题,让“新高考”命题的趋势逐渐明晰,也让考生们“压力倍增”。
2020年1月9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继去年提出“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后,首次明确“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
这次疫情,为备考方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复习的基本理念不变,但复习的方法必须转变。近几年,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发生转变。
高考题注重通过情境和情境活动来实现对知识运用的考查。这就要求,由粗放式教学转化为精准化指导,设置或运用真实情境,设计有效活动,在活动中综合训练考生能力。这既符合高考方向,又能提高备考效率。
变化二:考试时间延长,幅度难度陡增
除了取消考纲,2020年部分省市高考时间也有变化。北京、天津、海南和山东已经决定,2020年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6月7日、8日考语、数、外;6月9日、10日考政、史、地、物、化、生。
对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8省市来说,今年是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传统高考”,今年参考的考生确实面临较大挑战:如果不能升学而选择复读,需按各地规定完成与学业水平考试的衔接,再参加“新高考”,复读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和老师都要调整心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好复习节奏。
2020高考命题的十项基本原则
一、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二、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三、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四、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五、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六、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考纲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理综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考纲要求,落点很低。
七、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八、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九、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十、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新高考不是要来而是已来,了解它、适应它,是不论疫情轻重都要做的事情。”胡向东最后提醒考生,“停课不停学、课堂改线上是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考生参加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怀有平常心,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发挥应有水平。”
何时取消高考大纲?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浙江、上海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前两批试点省份,已分别于2014年、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这些省份启动高考改革比较早,但从2019年的高一年级新生才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这批学生参加高考需到2022年。所以,这些省份2020、2021年高考仍有大纲。2022年高考可能将取消大纲!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按照之前各地公布的既定方案,湖北、广东、江苏、河北、重庆、湖南、福建、辽宁等8省份在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根据目前公开消息,除辽宁外,其余省份都是从2020年的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这批学生参加高考需到2023年,所以七个省份2023高考取消大纲。辽宁从今年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2022年高考取消大纲。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上一批延迟的河南、江西、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贵州、山西、西藏、内蒙古,很可能在2020年统一启动高考改革,同时从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部分省份新课程和新高考将同步推进,很可能将于2023年高考取消大纲!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解读:按照之前公布的方案,青海、陕西、云南、甘肃、宁夏、广西、新疆等7省份将在2019年启动高考改革。2020年可能会部分启动,也可能继续延迟到2022年。但最迟到2022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全国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都将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将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届时,2025年全国各地将彻底取消高考大纲。
推荐文档
- 11.2025广西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含2020-2025历年
- 12.3+4的学历是什么
- 13.红米note11Pro怎么打开NFC,红米note11Pro的NFC功能怎么开
- 14.纪念红军长征油画图片精美好看唯美
- 15.count on是什么意思
- 16.私立和民办学校的区别
- 17.往年天一大联考高三六联各科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持续更新)
- 18.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15篇
- 19.高中生对老师的感谢语,感谢老师怎么说
- 20.六一儿童节汇演主持稿 六一儿童节表演主持稿(三篇)
- 21.晚会主持人节目串场词(十五篇)
- 22.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贾宝玉)
- 23.供的多音字组词有哪些(供的多音字组词语有哪些)
- 24.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课例(九篇)
- 25.往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学制一览表
- 26.研究生报考官网站(往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
- 27.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怎么样_就业方向_主要学什么
- 28.如何自动生成目录-如何自动生成目录和页码
- 29.最新蓝鲸的眼睛读后感100字 蓝鲸的眼睛读后感450字(6篇)
- 30.2023南方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 31.2023年清明见闻作文50字 清明见闻作文500字左右(三十篇)
- 32.全国军校排名2023最新排名 中国十大军校排名表
- 33.数学与应用数学冷门吗?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 34.2023东华大学艺术类录取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 35.2023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费多少钱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 36.英语连词成句的小窍门
- 37.qq个性签名骂人的话
- 38.中国医科大学2023年招生简章
- 39.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有空调吗(含宿舍图片)
- 40.广州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 41.2023山西高考成绩一般什么时候出?(附公布时间及查询入口)
- 42.2022全国专科学校排名1000强排行榜
- 43.天津理工大学有哪些专业?
- 44.山西省高考招生网_山西省高考招生网官网登录
- 45.最新获奖感言简短 获奖感言的即兴发言(10篇)
- 46.铁道专业学校哪个好有哪些,全国十大铁路专科学校推荐
- 47.西安一本大学有哪几所大学?西安一本大学排名榜(2023参考)
- 48.美术院校全国排名(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排名)
- 49.仓库管理员简历怎么写
- 50.2023湖南民办专科学校有哪些 附所有名单一览表(14所)
- 51.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怎么样
- 52.张德芬推荐的书-张德芬经典系列书籍
- 53.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科技学院什么时候升大学
- 54.阜阳师范学院地址;阜阳师范学院地点
- 55.西藏民族大学怎么样 好不好
- 56.怀化学校;怀化学院东校区
- 57.航海学院(航海学院毕业可以从事哪些工作)
- 58.全国双一流大学有哪些学校?
- 59.2013福建高考难度(2013年福建高考分数)
- 60.大连美国国际学校初中部往年招生办联系电话
- 51.军医和普通医生有哪些区别 二者有什么不同
- 52.艺考必须要集训吗 要不要参加集训
- 53.全国开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有哪些院校 最新核
- 54.美术联考考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有哪些需要注意
- 55.2022高考体检结果怎么查询,查询方法有哪些
- 56.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口碑怎么样好就业吗 全国排名
- 57.福建省2022年退役士兵专升本招生计划 招生院校及
- 58.核工程与核技术是冷门专业吗 前景好吗
- 59.本科大四一般干什么
- 60.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2022招生简章
- 61.如何提高文科成绩 提高文综成绩方法
- 62.负整数是自然数吗
- 63.小李杜指哪两位诗人及其简介
- 64.艺考结束后怎么补文化课 艺考生文化课学习建议
- 65.2022年使用全国卷的省份有哪些
- 66.高中物理差怎么补上来 有什么技巧
- 67.总结概括段意的6种方法
- 68.本科a批和b批的区别在哪里
- 69.2022大专专业有哪些专业适合女生 好就业的专业
- 70.关于描写情感的作文800字:遇见?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