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魏国到底什么关系?曹操和鲜卑族什么关系?曹操是为哪个国家打工的?

曹操和魏国到底什么关系?曹操和鲜卑族什么关系?曹操是为哪个国家打工的?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八个以魏为名的国家和朝代,即姬姓之魏邦国,战国七雄中的魏国,三国时期的魏国,拓跋氏建立的元魏(北魏,东魏,西魏),冉魏和翟魏。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实际建立者。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宗室在今天山西运城芮县古魏镇一带建姬姓魏国,这是第一个以魏命名的地区。魏,有高大美好的意思,以后有许多个朝代对这个名字情有独钟,以魏为国名。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命令毕公万等人把娅姓魏邦国灭掉,把魏地封给毕万,子孙以地为姓,姓魏。公元前453年,魏桓子等人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王封魏武子为候,魏国(公元前405年一公元前225年)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东汉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魏王,治所在魏郡邺城。公元220年,曹丕禅让建立魏国,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实际建立者。

拓跋魏(元魏),公元386年,拓跋跬建立代国(魏),史称北魏。公元534年,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两个国家。

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静帝,建立北齐。公元557年,宇文党废西魏末帝,建立北周,拓跋魏走近历史,共148年。

冉魏(公元350年一公元352年),后赵将军石闵(冉闵)尽诛赵氏皇族,以邺城为中心建立魏国,史称冉魏。后来,被鲜卑穆容氏灭国。

翟魏(公元388年一公元392年),十六国时期,丁令人翟辽在黎阳建立政权,以黄河为凭障建立国家,史称翟魏。魏国有高大美好之意,万史上,以魏为国号的朝代数量,仅次于汉的数量。

“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美好之意,按照魏建立的年代,依次为战国魏(战国三家分晋,魏桓子建立)、曹魏(曹丕建立,又称前魏)、冉魏(冉闵建立)、北魏(拓跋珪,鲜卑族建立,又称后魏)、东魏(北魏分裂)、西魏(北魏分裂)等。这些都是以“魏”为国名,前面的是为了区别这些“魏”,加上去的,有利于辨别。(汉献帝和曹操剧照)

曹操和曹魏什么关系?

曹操是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始终没有称帝,他随时可以称帝,不过他不在乎皇帝的名号,他的儿子曹丕等曹操去世后就建立了魏国。

公元213年5月,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治所在邺城;216年4月,汉献帝加封曹操为魏王,治所还在邺城,成了不是皇帝的皇帝。邺城在战国时期是魏国的陪都,曹操封魏公也正是如此。曹丕承袭曹操的爵位为魏王,建立国家就以“魏”为国名,是曹家发家之地。(三国初期地图,鲜卑后挤压匈奴占据原来匈奴地盘)

曹操和鲜卑族有什么关系?

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鲜卑族也同时崛起,将原来匈奴控制的区域尽数归到鲜卑族手中,不过鲜卑族的比较分散,部落林立,曹魏时期出现了轲比能这样的领袖人物。

公元218年,曹操派军打败乌桓和鲜卑的联军,这是曹魏和北方鲜卑族最大的一次战争,此后鲜卑族没有大规模进军曹魏边境,双方经常互市。

236年,轲比能被曹魏派人暗杀,鲜卑族分裂。

据传说,曹魏的最后一位君主曹奂命令自己的鲜卑族妃子逃回鲜卑族,后来她的子孙建立了北魏,这只是传说。(曹奂剧照,得以善终)

不过北魏拓跋珪在建立国号时还是有一番讲究的,拓跋珪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黄帝和螺祖的第二个儿子昌意,迁徙到北方草原鲜卑山(有待考证)。在开始时拓跋珪为代王,后来改为魏王,有两种解释,一是拓跋珪的祖先发端于魏国的地盘(黄帝部落在魏地);二是当时拓跋珪和慕容燕国正在争夺原来属于魏国的土地。拓跋珪认为天人合一,战国魏原来的地盘就应当他统管,事实也是他胜利了。

其实曹操和鲜卑族的关系不大,鲜卑族和曹操的后人没有多少血缘关系,至少目前没有多少证据证明。(曹军誓师攻打乌桓、鲜卑联军剧照)

曹操为那个国家打工?

曹操是为“汉”这个国家打工,历史上称作“东汉”,董事长先是汉少帝刘辩,后来换了汉献帝刘协。

曹操原来只是一个中下层员工,逐渐壮大成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后来把董事长汉献帝都接到自己的分公司来,这个分公司立马变成了总公司。利用总公司的名义,曹操开始武力兼并一些不听自己话的分公司,比如比较大的袁绍分公司,官渡之战,曹操完成了蛇吞象计划,成为北方的霸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总公司,而董事长汉献帝早就已经被架空了。

等到了曹操儿子曹丕继任后,直接废了董事长汉献帝刘协,给他照常发工资,自己做了董事长,而且还把公司名称由“大汉发展总公司”改成了“大魏发展总公司”。

孙权一看,立马把大汉东吴分公司改成了“东吴总公司”,自己任董事长;最让曹丕忌讳的是刘备,他居然将自己的分公司改成“大汉发展总公司”,自己任董事长,曹丕鄙夷的称刘备的公司为“蜀汉公司”,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第一个魏国,应该就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分出来的魏国,和另外两家赵国和韩国合称三晋。原本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一带,后来被秦国打的一再向东,国都也从安邑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其疆域包括现在的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以及安徽北部一些地方。

然后就是三国的曹魏了,曹魏只是现在人对以曹操建立的魏国的称呼,实际他的国号就是魏,而且此魏国可以勉强称为魏朝,只是没有完全统一,且时间比较短,之所以国号叫魏,因为曹操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地都是在原本战国时期魏国的疆域内,所以可以说是曹操用了战国魏国的国号。这也是曹操和魏国的关系。

至于鲜卑跟曹操的关系,也是因于此。

三国很短暂,然后被司马家窃取,但是晋朝也很短命,很快就因为八王之乱,衣冠南渡,逐渐形成南北朝,而在此期间北朝中就有一个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而国号也是“魏”,或许其祖先跟当时的曹魏有接触,但是不得而知,但是少数民族既然占据了中原,必然是想让自己看起来正统一些,那一定会用一个看起来像样点的国号,而拓跋家族就选择了“魏”,实际之前他们是称“代”的,而且用了一段时间,后来改的“魏”,最后还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除了这两个魏国,还有一个“魏”,个人认为有必要提一下,虽然这个“魏”,只存在了短短2年,但就是这两年也已经几乎挽救了汉民族,没错,就是武悼天王冉闵建立的“魏”,史称冉魏,其发布的“杀胡令”,拯救了濒临灭亡的汉民族,其六次血战更是豪气干云:

第一次,三千铁骑斩匈奴三万,追杀百里;

第二次,五千铁骑破胡人七万;

第三次,七万大军,加四万乞活军,大破一众胡人联军30万;

第四次,先败,后胜,一万人斩胡人四万;

第五次,六万汉军,全歼羌,氐联军是十几万;

第六次,不足万人,抵挡鲜卑十四万人;

经过冉闵杀胡令之后,北方的胡人元气大伤,有些少数民族直接被灭族。

回到正题,曹操没有在打工,因为人家是曹老板,人家跟自己干活!虽然名义上汉帝还在,但只是尸位素餐,摆设而已。

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权倾天下,有能力称帝,但信守初衷,只想做一个名人,权臣。在征乌桓时说,终其一生,墓志铭上书汉征东将军曹操足也,但暗示其子曹丕代汉。,,,,曹操与鲜卑族的关系是抗击打压,自汉武帝汉宣帝对匈奴的严励打击,大汉边患得到缓解。元帝时有著名的昭君出塞,与南匈奴矛盾逐渐化解。东汉时各少数民族化解,力量不大,只对边境骚扰,曹操统一中原后,北征乌桓,对南匈奴强制蔡文姬归汉,对鲜卑族实行控制打击,大汉民族必须强大。,,,曹操是为东汉打工,主弱雇强,逆行倒施,控制老板,连老板产业一锅揣了。

《武帝纪》: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献帝起居注曰:使左中郎将杨宣、亭侯裴茂持节、印授之。

这就是曹操的魏国,10个郡;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冬十月,分魏郡为东西部,置都尉。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以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韂觊、和洽为侍中,这是魏国的官员们。注意!俩重量级人物没有,文荀彧、武夏侯惇,这俩位还是汉室官员,没有在魏国当官。

魏国的国王就是曹操。就是这么个关系!曹操也是汉朝的最高公爵,凌驾于诸王之上。

《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后代郡乌丸反,比能复助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为骁骑将军,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后复通贡献。曹操把鲜卑给打服了!

“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韂也。往者天下崩乱,髃凶豪起,颠越跋扈之险,不可忍言。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余年,书契已来,未有若此功者。昔周公承文、武之夡,受已成之业,高枕墨笔,拱揖髃后,商、奄之勤,不过二年,吕望因三分有二之形,据八百诸侯之势,暂把旄钺,一时指麾,然皆大启土宇,跨州兼国。周公八子,并为侯伯,白牡骍刚,郊祀天地,典策备物,拟则王室,荣章宠盛如此之弘也。逮至汉兴,佐命之臣,张耳、吴芮,其功至薄,亦连城开地,南面称孤。此皆明君达主行之于上,贤臣圣宰受之于下,三代令典,汉帝明制。今比劳则周、吕逸,计功则张、吴微,论制则齐、鲁重,言地则长沙多;然则魏国之封,九锡之荣,况于旧赏,犹怀玉而被褐也。且列侯诸将,幸攀龙骥,得窃微劳,佩紫怀黄,盖以百数,亦将因此传之万世,而明公独辞赏于上,将使其下怀不自安,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忘辅弼之大业,信匹夫之细行,攸等所大惧也。”

哈哈!按照荀攸的说法,曹操这是在为中国打工呀!

应邀。

曹操实际上是魏国的创始人,早已有称帝的实力但以其务实不务虚的性格,自己打下来的天下九州名义上还是属于汉献帝而自己致死都不称帝。曹操死后,曹丕接管曹魏,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而刘协在亡国之君中属于非常幸运的一个,封地称公锦衣玉食还能保了部分皇帝礼仪,曹丕死后刘协还好好的活着。这种行为起码比起刘备这斯发布刘协已遇害的假消息,一个把天下人当白痴,和指鹿为马没差别的笑话,最后急不及待的自行称帝的方式正常百倍,很明显刘备心想的是自己当皇帝,扶汉这口号的意义就是…………。

曹操一直和各诸侯武装战斗的同时,与汉人政权长期敌对的北方外族也没有闲下来,乌桓,鲜卑,南匈奴等等,但对于北方外族的祸害曹操一直是以武力解决。在三国志魏书鲜卑传就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北方外族一直在武力不能占优,不管曹操年代还是曹丕年代只要南下就会被吊打的情况下,一直的位置就是曹魏的藩属关系,这些北方外族历来对汉人政权都是重要的威胁,那些喜欢说蜀也收复过南蛮的可以歇一下,打个南蛮还好意思说出来当作了不起的战绩一样。

曹操是为那个国家打工? 肯定是东汉,曹操和孙坚曾经是讨伐董卓阵营中真正出工出力的,起码说明曹操初衷是真想扶汉,然后发现汉室已经不可能扶起来加上自己势力越来越大,最后就是要自己统一天下改朝换代,无论从实力或功劳,有其他人能相比吗?别告诉我那个什么鬼宗亲,就是扶汉是借口,自己当皇帝的那个伪君子。

曹操是魏王,他的儿子是魏帝;鲜卑给曹操打工,不听话,曹操就揍它;曹操给汉朝打工,后来名义上还是给汉朝打工,实际上自己当老板。

曹操汉献帝刘协打工……。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曹操和魏国到底什么关系?曹操和鲜卑族什么关系?曹操是为哪个国家打工的?
本文地址:http://ldp.55xw.net/show-424344.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职业教育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职业教育网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